您现在的位置: 星美人 > 星美人开花 > 正文 > 正文

空海的肉身入定与现代科学哲学观三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5 16:11:07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911/4694665.html

?

密教硕士毕业论文作者:唐密传灯真圆阿奢黎

空海入定留身与现代科学哲学观(三)

(四)六神通之现代科学哲学理论观假设:

神足通:无处不可至、或者分身而至之能力。

  

神足通实则化身分身能力。诸多佛经均记载诸佛菩萨可以化身万千,比如《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就描述观音菩萨化身三十三种: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毘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毘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身得度者,即现执金刚身而为说法。”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40)

  

这里我们可以将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看作化身也可以看作分身,所谓化身就是变化身,由一身变化出其他形象身,分身则是由一身分化出许多其他形象身。我们小时候、少年、中年和老年就可以理解为我们自己的化身;如果我们可以变化为他人也属于化身;如果我们身体分化成许多新个体就是分身。实际上我们只有一身,那么佛菩萨为什么可以有分身和化身?佛经中认为必须成就“无量功德”才能做到,那是强调修行的重要性。佛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轮回”,如果这个概念成立,那么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们”,就是我们的化身。密法的行者与本尊三密相应中本尊可以看作是行者的化身道理亦如此。至于分身的理论假设后述。如果从理论上我们自身的化身问题可以解释,那么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处于任何时空都应该从理论上成立。然而实际上要达到成就“神足通”,必须做到我们机体的每个细胞之全部储存的潜能发挥出来,这则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显教的修行要通过“三大劫”不断精进才能实现;即使密教的“即身成佛”思想确实成立也必须三密相应严格如法持戒修行。可是毕竟现代人接受了西方哲学和科学之后已经认为属于天方夜谭了,理论上的修行者多如牛毛,如法实际修行的已经成为凤毛鳞角。但是,至少经典和佛教历史记载证实了是可以实现的。

  

如《神僧传第三卷》“杯渡”中云: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人因目之。初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少时游止无定,请召或往不往。时南州有陈家,颇有衣食,渡往其家甚见迎奉。闻都下复有一杯渡,陈父子五人咸不信,往都下看之,果如其家杯渡,形相一种,陈设一合蜜姜及刀子熏陆香手巾等,渡即食蜜姜都尽,余物宛在膝前。其父子五人恐是其家杯渡,即留二弟停都守视,余三人还家,家中杯渡如旧膝前亦有香刀子等,但不噉蜜姜为异尔。乃语陈云,刀子钝可为磨之。二弟还都云,彼渡已移灵鹫寺。其家忽求黄纸两幅作书,书不成字,合同其背。陈问上人作何券书,渡不答。......顷世亦言时有见者。”(4)

  

天眼通:无论遐迩巨细皆可明确辨别的眼力。

  

众所周知,人类的视力具有限度,比如红外线和紫外线就非人类目力所及。然借助现代科学仪器则可以看见红外线与紫外线,借助射电天文学望远镜可以遥知很远的星体。这也从理论上确立了天眼通是可以实现的,而且绝大多数人认为必须借助于科学仪器。佛教中的天眼通是否可以实现?这个问题似乎只有诸佛菩萨才能回答,但诸佛菩萨毕竟皆由人修成,也就是理论上人类本身具备了回答这个问题的“可能性”。这里的天眼通不仅涉及可见物质宇宙,而且涉及可见“精神宇宙”——即十法界。换言之,天眼通的能力还应该包括能够看见“精神宇宙”,那么天眼通就必须有“意念视力”。如果人类的视力极端是十公里,我们要看见二十公里外就必须站在十公里处,如果我们真站在十公里处了那就不能叫天眼通了,因此只能有一种情形,那就是我们的“意念”将我们的眼睛放在十公里处。而意念力属于精神力量,如果具备神足通能力,自然也就具备了天眼通能力。实际一切答案还在我们的机体和灵魂本身。然十法界的全息意义本身就蕴含于我们的自心中,所以天眼通更是一种精神能力。

  

现代分子遗传学发展的结果从理论上告诉我们,我们的机体有无数个细胞,每个细胞从理论上都可以克隆出一个新个体,如此可以克隆无数个新个体,克隆出来的一个新个体,又可以克隆无数个新个体。这就是天眼通和天耳通的物质基础理论假设。

  

我们不妨继续假设宇宙是全息的,所谓全息就是由一物质推知其他全部物质,由局部推知全面。生物全息学说是由中国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在一九七三年发表的理论,简单解释“全息”,就是人体某些功能、结构独立的部位或组织,能够完整反映出“全”身讯“息”(42)。比如由一片树叶可以推知整颗树木,由一根手指可以推知人体全部,由一个细胞推知全部生物体。推而论之,我们可以由一粒微尘推知地球,由地球了解太阳系全部,由太阳系而推知银河系全部,由银河系而推知宇宙。而推知就是思想活动或者说是意念活动。假设“宇宙全息”概念成立,那么人类意念就可以了解全部宇宙,换言之人类的眼睛可以看到全部宇宙,人类的耳朵可以听到全部宇宙的声音。其实中国古代著名经典《易经》就是一部表述宇宙全息性的哲学科学著作,它的思想以及道家祖师老子的《道德经》哲学科学思想完全涵盖在佛教的全息思想中。

  

《一切如来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云“佛言谛听汝金刚手,后世若有信男信女及复我等四部弟子,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复次佛告金刚手言,若有众生书写此经置塔中者,是塔即为一切如来金刚藏窣都婆,亦为一切如来陀罗尼心秘密加持窣都婆,即为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窣都婆,亦为一切如来佛顶佛眼窣都婆,即为一切如来神力所护。”(43)

  

这段经文就是佛教真理的全息性。可以背诵三藏未必理解体悟佛法,醉心纸面文章则去佛法更远。故弘法大师有名句“佛法非遥心中即近,真如非外弃身何求”(44)。读了几篇佛经,研究了一段佛教历史就认为自己精通佛法了,无异于夜郎自大!

  

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也和佛教的“色”观相同,唯一不同之处是佛教认为物质和精神可以互相转化,这样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就产生了疑问:如果物质转化为精神物质如何守恒?如果物质能量转化为精神信息能量,能量如何守恒?从基本的哲学观看物质与精神的哲学关系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如此佛法的研究就不能只象研究历史那样,还必要研究“心灵”活动。佛由人中修成,那么佛法的研究就不能离开对人的研究,也就不能只研究人体的生物学方面,还应该研究人类的精神方面,换言之研究人类的灵魂之实质。按照守恒定律,如果我们全息理解,应该是宇宙中的物质和精神全部守恒。流转于六道中的一切灵魂也应该遵守这一定律。既然物质宇宙是全息的,那么对应的精神宇宙也应该是全息的,换言之可以根据一个灵魂推知宇宙的全部精神体。灵魂是对应于物质的精神“体”。同理现代科学也必须结合“精神”内容才能使其理论完善起来。

  

天耳通:分辨阴阳世界一切音声言辞的能力。与天眼通的理论假设同。

  

他心通:熟知他人内心动念内容之能力。

  

我们依然借助全息理论假设,同时借助于“宇宙大爆炸”理论,设若宇宙中的万物皆始于大爆炸,那么大爆炸之初我们假设对由于爆炸而产生的一切物质成分进行跟踪观察,那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宇宙的全部物质之运行轨迹以及所发生的变化应该可以由跟踪观察的数据全息知悉。同样宇宙中已知的基本元素有百零三种,毫无疑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新元素被发现。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最多元素为炭、氢、氧、氮四种,而就人类而言,机体的构成元素基本完全相同,而且这些基本原素由宇宙大爆炸同时产生,根据我身体中炭、氢、氧、氮元素在漫长历史岁月中运行的全部数据也就可以推知一切人类机体中炭、氢、氧、氮元素的全部历史数据。如此,即是在地球另一面的任何一个个体,尽管我们不认识,也可以由此相关原理推知。这正是他心通的物质学理论基础。然而人类毕竟是有灵魂的,如果我们可以根据某一灵魂的全部信息推知其他灵魂的全部信息,那么就可以了解其他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一切生命体同理。

  

宿命通:了解自身、他人、它种类含灵物三世轮转实际的能力。

  

宿命通就是灵魂运行轨迹的全部信息活动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活动的历史再现、现现和将现。实质就是精神信息的全息性。

  

漏尽通:烦恼已断、所做成办的能力。

  

这里我们必须引入一个全新概念“摄食”。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摄食”就是摄入、食入、消化吸收的意思。但在此“摄食”不仅仅指摄取物质之意,还指摄取“精神信息能量”之意。《金刚界五悔》和《胎藏界九方便》其实都是精神信息能量的交流,是行者的精神信息能量与佛菩萨精神信息能量的相互作用。如果因被人赞美而开心,那是因为赞美包含有是对其而言积极愉快的“精神信息能量”。同样,皈依、忏悔、劝请、随喜、回向等都可以假设为精神信息能量的交流。佛菩萨就是与宇宙全息一合相的精神体,行者对佛菩萨的供养就是精神信息能量的供养,佛菩萨对供养的接受就可谓摄食。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物质与精神可以互相转化,设若我们可以摄取精神信息能量,那么精神信息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道家修行中有一重要概念“辟谷”,就是不吃不喝数日可以维持生命活动机能正常。我们通常在佛坛上供养的花、香、灯、涂不仅仅表明我们的虔诚,更重要的是与佛菩萨精神体的信息能量交流。

  

漏尽通顾名思义就是诸漏已尽之意,简言之就是停止新陈代谢。假设我们可以“摄食”,代谢机能就可以休息了。

(五)神通力例子

(1)鸠摩罗什,历史上有名的佛经翻译者。《大正藏》《神僧传》卷二如下记载:

“什未终少日,觉四大不宁,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力疾与众僧告别曰:因法相遇殊未尽心,方复后世恻怆何言,自以闇昧谬充传译。凡所出经,论三百余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繁,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以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是岁晋义熙五年也。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惟舌不灰尔。”(45)

  

鸠摩罗什大师在入灭前誓言,设若我所译经典无有错谬,荼毗之后舌当不烂,然亦确实如此。

(2)金刚智

  《大正藏》《神僧传》卷第七记载:

“至开元中达于广府,后随驾洛阳。其年自正月不雨迨于五月,岳渎灵祠祷之无应,乃诏智结坛祈请。于是用不空钩依菩萨法,在所住处起坛,深四肘,躬绘七俱胝菩萨像,立期以开光明日定随雨焉。帝使一行禅师谨密候之,至第七日炎气爞爞天无浮翳,午后方开眉眼实时西北风生,飞瓦拔树崩云泄雨,远近惊骇。而结坛之地,穿穴其屋洪注道场。质明京师一庶皆云,智获一龙穿屋飞去。求观其处日千万人。”

  

  “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钟其爱,久疾不救移卧于咸宜外馆,闭目不语已经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终故有是命。智诣彼择取宫中七岁二女子,以绯缯缠其面目卧于地,使牛仙童写敕一纸焚于他所,智以密语咒之,二女冥然诵得不遗一字。智入三摩地,以不思议力令二女持敕诣琰摩王。食顷间王令公主亡保母刘氏护送公主魂,随二女至。于是公主起坐开目言语如常,帝闻之不俟仗卫驰骑往于外馆。公主奏曰,冥数难移,今王遣回略觐圣颜而已,可半日间然后长逝。自尔帝方加归仰焉。”

  

“至二十年壬申八月既望,于洛阳广福寺命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去矣。遂礼毘卢遮那佛旋绕七匝,退归本院焚香发愿,顶戴梵夹并新译教法,付嘱讫寂然而化。”(46)

(3)无畏三藏

“三藏饮酒食肉言行麤易,往往乘醉喧竞秽污茵席。宣律颇不能甘之,忽中夜宣律扪虱将投于地。三藏半醉连声呼曰,律师律师扑死佛子耶。宣律方知其为异人也,整衣作礼而师事焉。”

  

“在洛时有巨蛇高丈余长且百尺,其状甚异,蟠绕出于山下,洛民咸见之。畏语曰,此蛇欲决水潴洛城。即说佛书义,其蛇至夕则驾风露来,若倾听状。畏责之曰,尔蛇也,当居深山中用安其所,何为将欲肆毒于世耶,速去无患生人。其蛇闻之若有惭色,遂俯于地顷而死焉。”

  

“开元十年七月旱,帝遣使诏无畏请雨。畏持满钵水以小刀搅之,诵咒数番,即有物如蚪龙从钵中矫首水面。畏咒遣之,白气自钵腾涌。语诏使曰,速归雨即至矣。诏使驰出,顷刻风雷震电。诏使趋入奏,御衣巾已透湿。霖雨弥日而息。又尝淫雨逾时,诏畏止之。畏掜泥媪五躯向之作梵语叱骂者,即刻而霁。”(47)

(4)一行

《大正藏》《神僧传》卷第七记载:

“一行因穷大衍,自此求访师资不远数千里。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株门前有流水。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其声蓛蓛,既而谓其徒曰:今日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耶。即除一算,又谓曰: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授其术。而门水复东流矣。自此声振遐迩。”

  

“初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约数十万,一行尝思报之。至开元中一行承玄宗敬遇言无不可。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狱未具。姥诣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畴也,君上执法难以请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一行心计浑天寺中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徙一大瓮。于中,密选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谓曰:某方某角有废园,汝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者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如言而往,至酉后果有群豕至,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寘瓮中覆以木盖,封以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十,其徒莫测。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问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是何祥也?师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夫匹夫匹妇不得其所,则陨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舍,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击乎。释门以瞋心坏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见,凡七日而复。”(48)

(5)不空

  《大正藏》《神僧传》卷第八记载:

  “既达师子国,王遣使迎之,极备供养。一日王作调象戏,人皆登高望之无敢近者。空口诵手印住于慈定,当衢而立,狂象数头顿皆踢趺,举国奇之。”

  

  “至天宝五载还京,是岁终夏愆阳。诏令祈雨,制曰:时不得赊雨不得暴。空奏立孔雀王坛,未尽三日雨已浃洽。帝大悦。”

  

  “又以京师春夏不雨,诏空祈请,如三日内雨是和尚法力,三日已往而霈然者非法力也。空受敕立坛,至第二日大雨云足。一岁复大旱,京兆尹萧昕诣寺谓为结坛致雨,不空命其徒取桦皮仅尺余,缋小龙于其上,而以炉香瓯水置于前,转吹震舌呼使咒之。食顷即以缋龙授昕曰,可投此于曲江中,投讫亟还,无冒风雨。昕如言投之,旋有白龙纔尺余,摇鬣振鳞自水出,俄而龙长数丈,状如曳素,倏忽亘天。昕鞭马疾驱未及数十步,云物凝晦暴雨骤降,比至永崇里第衢中之水已决渠矣。”

  

“至永泰中香水沐浴东首以卧,比面瞻礼阙庭,以大印身定中而寂。茶毘火灭,收舍利数百粒,其顶骨不燃,中有舍利一颗,半隐半现。敕于本院别起塔焉。”(49)

  

神通的例子在佛典及佛教纪事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由以上诸例我们可以看到佛法的修持确实可以出现神通。

  

佛法不论显教抑或密教都是真理体系,现代科学中的许多观点也具有真理的特性,真理应该被真理所诠释,换言之就是佛法应该可以用现代科学哲学中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来诠释。传统对于佛经的阐释是“以经解经”,其作法固然正确,然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全息哲学科学性,传统的阐释方法就缺乏说服力,长此以往佛教就变成了纯粹的说教。说教的结果只是信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然佛教是实践的哲学科学体系,没有实践也是纸上谈兵,现代的许多佛教研究就已经变成了纸上谈兵。佛教研究家整日夸夸其谈,实际对于修行没有丝毫帮助。

  

神通力的经典诠释,佛经中究竟如何阐释神通力?

  

《大正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一》云:

“若菩萨摩诃萨,欲一念顷安立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有情,皆令习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获五神通,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如是布施得大果报,谓如实知。如是布施得生剎帝力大族,如是布施得生婆罗门大族,如是布施得生长者大族,如是布施得生居士大族,如是布施得生四大王众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夜摩天,或生覩史多天,或生乐变化天,或生他化自在天。因是布施得初静虑,或第二静虑,或第三静虑,或第四静虑。因是布施得空无边处定,或识无边处定,或无所有处定,或非想非非想处定。因是布施得三十七菩提分法,因是布施得三解脱门,因是布施得八解脱,或八胜处,或九次第定,或十遍处。因是布施得陀罗尼门,或三摩地门,因是布施得入菩萨正性离生,因是布施得极喜地,或离垢地,或发光地,或焰慧地,或极难胜地,或现前地,或远行地,或不动地,或善慧地,或法云地。因是布施得佛五眼,或六神通。因是布施得佛十力,或四无所畏,或四无碍解,或十八佛不共法,或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因是布施得三十二大丈夫相,或八十随好。因是布施得无忘失法,或恒住舍性。因是布施得一切智,或道相智,或一切相智。因是布施得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阿罗汉果,或独觉菩提,或得无上正等菩提。能如实知,如是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得大果报亦复如是”。“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五眼,所谓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应学般若波罗蜜多。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以天眼普见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天耳普闻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说正法,应学般若波罗蜜多。”(50)

  

《大正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四十六》云:

“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令苦圣谛速得圆满,亦令集灭道圣谛速得圆满。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令四静虑速得圆满,亦令四无量四无色定速得圆满。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令八解脱速得圆满,亦令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速得圆满。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令四念住速得圆满,亦令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速得圆满。”(5)

  

以上经文之意义就是行六波罗蜜可以获得神通或者说开发潜能。六度万行为什么在全部佛典中反复强调?原因佛经中已经充分阐释,笔者认为六度万行正是我们的精神体与外环境中一切精神体不断的信息能量交流,正如我们的身体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成熟完整的生命,我们的精神体也是不断发育完善的。这里在成人阶段并非表示我们的精神体已经发展完善,而仅仅是向佛菩萨更大的精神体趋同的开始。

  

神通力的表现究竟如何?神通力属于超能力还是我们自身细胞本具能力?一切有情皆具佛性,换言之我们都有成佛的潜在可能,那么我们自体是否具备潜在神通力?是否经过密教和佛法的修行这种能力必然产生?

  

如果我们自身具备这样的潜力,那么通过如法修行就应该能够达到目的。可是如今的行者中为何这种潜力开发者不多见?如此一来必然涉及到戒律守护,戒律的全息意义正是转烦恼为菩提的最适当辅助手段,也是开发我们自身本具潜力的必然途径。

  

佛由人中修成,那么人体是为根本。如此一来势必我们必须结合人体生理、解剖、遗传等理论来了解人体构造,而这些理论也应该必须可以阐释佛法。

  

近代生物遗传学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依照最近的生物克隆技术理论,生命体的单一个体细胞可以克隆出一个完整的新生命体,从此理论可以推知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克隆成一个新“我”个体,如此便有无数无量个体,新的克隆个体依然可以继续克隆。如此“诸佛菩萨犹如胡麻遍满虚空侧塞无隙”有何难解?

  

以单细胞为例,单一细胞的全部功能如对声音、光线、味道、触觉、运动、信息传输等必须由细胞独立完成。依照胚胎发育理论,单一受精卵细胞衍化分裂形成一个个体,每个细胞中的遗传基因完全相同,无论细胞分化为何种职能,遗传基因的相同性决定细胞职能的“相同性”,这大约可以理解为神通力的理论基础。

(六)神通力之现代科学哲学观假设

就自然科学对生命现象研究至今的论述看,我们可以接受如此论点,生命是由单细胞演化而来。在单细胞生命阶段,一个细胞要独立完成色、声、香、味、触、动等全部生命活动的机能。随着细胞由单细胞演化到多细胞而出现组织器官分化,生命的活动机能在细胞间产生分工,有些细胞负责色(视觉)、有些细胞负责声音(听觉)、有些细胞负责香(嗅觉)、有些细胞负责味(味觉)、有些细胞负责触(感觉),还有其他的细胞则负责运动。当然这个过程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才完成的。到了多细胞阶段,由于细胞的功能分化,负责色的细胞“遗忘”了声、香、味、触、动功能,负责声音的细胞忘记了色、香、味、触、动功能,负责香的细胞忘记了色、声、味、触、动功能,负责味的细胞忘记了色、声、香、触、动功能,负责触的细胞忘记了色、声、香、味、动功能,负责动的细胞忘记了色、声、香、味、触功能。但是,由于细胞由同一源细胞分化发展而来,如同我们机体的全部细胞由一个独立的受精卵分化发展而来,细胞虽然功能分化了,但是遗传物质——基因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假设细胞的全部活动机能在每一个细胞的遗传基因中同等存在,只是这些基因不再发挥“不相关”或者“遗忘”了某些功能,所以到今天生命的高级阶段,色觉细胞单一负责色觉(对光),听觉细胞单一负责对声音的感受,嗅觉细胞单一负责气味,味觉细胞单一负责味觉,触觉细胞单一负责触觉,运动细胞单一负责运动,如此等等。但是色觉细胞“遗忘”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运动功能,听觉细胞“遗忘”了色觉、嗅觉、味觉、触觉、运动功能,嗅觉细胞“遗忘”了色觉、听觉、味觉、触觉、运动功能,味觉细胞“遗忘”了色觉、听觉、嗅觉、触觉、运动功能,触觉细胞“遗忘”了色觉、听觉、嗅觉、味觉、运动功能,运动细胞“遗忘”了色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功能。

  

尽管细胞的功能单一化,但是任何细胞的遗传基因中都涵有细胞其他功能的密码“记忆”。比如色觉细胞起色彩分辨功能,但是它也具有“遗忘”的其他功能,如果能够使色觉细胞恢复对其他功能的“记忆”,色觉细胞依然可以具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运动功能;骨骼细胞起固定作用,一旦回复记忆,也可以起运动功能和其他细胞所“遗忘”的全部功能;运动细胞可以固定、可以感觉、可以传递神经信息;同理其他细胞在理论上都可以恢复其因为分化而“遗忘”的功能。

  

无论如何,这一假设在理论上完全成立。如果假设成立,那么神通就应该是本能。由于普通人并没有神通表现,所以说,并非人类细胞的全部本能发挥和表现了出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仅仅是人类本能的极少部分,没有表现出来的本能我们称为“潜能”。所以,神通是人类也是全部生命体的“潜能”,换言之全部有情的“潜能”。

  

神通所以只是潜能,由于遗传基因在各种细胞中的信息全息等同,这就决定了神通的全息性。

  

如此一来,神通就非“超自然”的能力,佛教经典中记载的“神通”也就不是天方夜谭了。如此神通就不再神秘,神通也就不再被看作超自然能力,而实质是本能。

  

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神通?或者说没有表现出“潜能”?

  

只是我们在轮回中被无明妄想贪、嗔、痴三毒覆蔽了妙明本性而不知也。远古的祖先为什么在灾难来临前能够预先预知?动物在地震前为什么能有预警?其实道理完全一样。所以神通非超自然能力而是本具能力,这就是神通的自有性。神通的开发在佛经中反复强调要持戒、精进六度万行、慈悲喜舍四无量行等等,换言之“潜能”的开发就是要经过我们的机体不断与外环境进行积极善良的信息能量交流。好比一个原子,其围绕原子核外的电子如果要跳跃到一个高能阶,就必须接受额外的能量。埋在地下的宝藏必须经过开挖才能显现,然即使开挖出来也必须筛选精制等才能展现宝藏的全部特质。人体“潜能”的开发道理相同。

  

现代生物遗传技术可以由单一体细胞培养出一个新个体,抛开伦理学不谈,由人体体细胞可以克隆出一个“新人”在理论上完全成立。人体的细胞数量应该说是个天文数字,假设人体有十的二十次方个细胞,那么理论上就能够克隆出十的二十次方个新个体,每一新个体又可以克隆出如此多的新个体而繁衍不穷。如此佛陀、菩萨化身万千住定三千大千世界也从现代科学理论上推论成立。这也正是人体信息的全息性。这也是“一微尘涵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复入一微尘”之全息意义。

  

但是理论并非实践,佛陀的法教正是实践真理的教导,也是开发有情本有潜能的教导。经、律、论三藏之制,通过闻、思、修,达到戒、定、慧,智、行圆满神通必然成就。

  

佛法是博大精深的全息科学体系,释迦牟尼成佛正是基于对宇宙真理的彻底认识和证知。

  

如何使细胞记忆起“遗忘”的功能呢?能不能使细胞恢复记忆“遗忘”的功能?答案是肯定的,能!释迦牟尼世尊的证道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通过不遗余力的修炼,释迦牟尼的所有细胞潜能都得到了百分之百的发挥,所以世尊具有各种神通。修炼从外相看无非简单艰苦的身体力行活动如诵经打坐等,其实不然。更进一步看修炼的精神内涵,应该明白修炼是不断地积极健康精神信息能量的累积,这种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发出我们本具的“潜能”——神通。佛教的修行特别重视持戒,如果没有戒律了,佛法也就失没了!

  

(佛教的记述不要愚妄地认为是编造的历史故事)。同理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体具有“特异功能”,其实不是“特异功能”而是人体的本能!

  

由此可以推论:一切都可以改变!所谓众生皆可成佛!途径——修炼。多读佛教经典如法修行或许会获益匪浅!

四、戒律的全息意义:

佛家戒律中有不杀生戒,经论中已经有详尽解释,大意为慈悲心使然。因为一切有情皆可以成佛,杀生而食无异于杀佛、出佛身血。不杀生正是培养我们的慈悲爱心。

  

从理论上也应该可以这样解释:任何生命都是有感情的,现代生物学的许多实验也基本证实了这点。须知生命的涵义包含两个基本部分,一者肉体,二者灵魂。灵魂换言之是我们的精神之身。宰杀任何生命,它会以感谢、快乐的感情对待屠杀者吗?大约不会。所以从理论上可以认为宰杀任何动物,它们必然充满恐惧、忿怒、仇恨等等情绪。物质与精神是一合一体,恐惧、忿怒、仇恨等情绪的精神信息能量也必然和肉体结合。食用了它们的肉,食用者身体吸收了脂肪、蛋白质等等,补充了物质之身的需要。同时精神之身必然也摄取和吸收了包含在其肉体中的“恐惧、忿怒、仇恨”信息能量。那么这些消极的精神信息能量便会在食用者的物质之身内不断蓄积增加。

  

哲学的基本命题中已经肯定了物质和精神可以相互作用,那么食用者精神之身所蓄积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反作用于其物质之身!结果食用者的物质之身就会被其所摄入的消极精神信息能量削弱,被削弱了的物质之身必然容易患病。因为物质之身的受损而导致行为出现缺陷而必然容易出灾祸!

  

推而广之,这个道理其实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的心念中善良的成分越多,我们接收到善良精神信息能量的机会越多;反之亦然。所以,以善心对待一切有情正是我们对自己进行保护的最佳方式,也是保护我们菩提慧命的基本方式。

  

古人有句很实在的对联“诚为至善一生用之不尽,心作善田百世耕作有余”!

  

生活中人们经常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其实酒肉最不容易穿肠过,而是最后的“断肠过”。

  

密严院发露忏悔文:“我等忏悔无始来,妄想所缠造众罪,身口意业常颠倒,误犯无量不善业。”这几句话从字面理解很容易.“我”其实一生即生老病死,何来“无始来”?这里的“无始”就是无始劫,指过去的无量岁月,那就隐含“我”不仅仅指我们的物质之身肉体,而更多指我们的精神体——灵魂。我们的灵魂携带着过去的一切“罪业”,换言之,我们的精神体负荷着我们的灵魂在六道轮回中所积累的全部精神信息能量。而这些精神信息能量中的消极能量就是“无明”,只有转化消极能量为积极能量才是所谓“断无明”。既然今生我们的人身携带无量消极精神信息能量,将其转化就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而要开发我们本身的“潜能”,势必首先转化或者抵消消极能量,并增加积极能量。这也正是戒律和六度万行的全息意义。

  

戒律的全息意义正如不杀生的道理一样,所以守戒对于修行者而言至关重要,轻视戒律违反戒律者,几乎可以说没有一个成就者。即是偶尔有极端例子,那也是入于魔道,非佛菩萨道也。六度万行孜孜不倦才能真正做到心清净,心完全清净,一切都成为方便法门。心不清净,谈所谓方便法门无异于痴人说梦。

五、三密加持之假设

严格按照密教教敕如法修行必然开发行者本具潜能,三密相应乃开发六神通之必由之路。如果仅仅局限于理解密教教理事相,而怠于勤行明显不足,实践乃密法修证的大事。就实践而言仅仅每日机械教条作法显然不够,必须将四无量行落实到生活的全部领域,将佛法智慧用之于日常,如此我们必将行进在成佛的道路上。从三密相应实践看,经络(与瑜伽异名全息)之运行乃非常正确之法门。

  

经络的全息意义(或者说瑜伽术的全息意义)为何?欧美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认为经络仅仅是微小结晶,诚然对于浸淫东方哲学思想的行者而言,接受此结论实在困难。我们的身体如果二分则为肉体与灵魂两部分,换言之物质与精神两部分,我们在此完全可以假设“经络”是人体物质与精神的“临界状态”,如此一来,手印的全息意义也变得更容易理解。观想法门正好也可以理解为物质与精神相互转化的途径之一。

  

由此看来,精进于密法实践,即生成佛指日可期。

  

日本著名博士江本胜先生致力于水分子结晶的研究,其研究结论非常有意义。当水在各种媒介比如声音、图像、文字乃至意念的刺激下,其冷冻结晶非常有趣。或许我们完全可以用其研究结果说明神通力和肉身不坏等现象。

  

梵字真言乃佛陀语言,持诵梵字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效用?佛陀一圆音说法,众生随类而得度。佛陀语言满含慈悲哀悯,如果依法诵唱,我们身体的水分子结构会否改变?依照江本胜博士的研究结论,答案是肯定的积极的。同理我们身体的其它一切组织结构都会发生积极转变。

  

三密加持修行对行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此修行对细胞、神经、经络等有何影响?如果不能很好解释这些问题,那么如今的佛教就完全沦落为说教。

  

就密教的研究而言,究竟该如何进行?单纯的考古式或者文献式研究或许有些意义,但此类研究结论大多属于历史和佛教知识的堆积,若果其中缺乏佛法的智慧成分,其研究与制造垃圾何殊?密法是实践的佛法不纸上谈兵的空论。

  

三密加持,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三密相应”,其次是“三力加持”。三密是行者身、口、意与本尊身、口、意的秘密相应,三力指法界力、如来力和行者功德力。

  

研究家江本胜先生关于水结晶的系列研究对于佛教密教修行而言意义非常重大。其研究大概来说就是给水以各种各样的信息刺激,这些刺激大致可以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类。所谓积极的刺激比如“爱”“关怀”“幸福”“感谢”“赞美”,消极的刺激比如“恨”“冷漠”“悲哀”“背信”“咒骂”等,结果观察水分子的晶体结构,给予积极刺激的水分子晶体非常规则、美丽,相反给予消极刺激的水分子结晶则不规则、凌乱(见图五)。

图五

  

  

年,法国科学家杰克·班伯尼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令人惊异的论文,证明水有“记忆”的功能,但是始终得不到科学界的认同。日本的江本胜发现雪花结晶独一无二的原理(历史上世界各地亿兆粒出现过的雪花中,没有两粒图案是完全一样的),于是他开始观察不同来源的水结出的冰粒,其晶状图案有何分别。

  

他将水放进一般的雪柜里结冰,然后用强力的显微镜拍下结晶的样貌(详载于其著作《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书),结果拍出来的照片显示天然水的结晶都十分漂亮,而自来水及受过人类工业文明污染的水,结晶则丑陋,不少甚至根本结不成冰。

  

取自巴黎、伦敦、东京、罗马、威尼斯、曼谷、澳门的自来水,无不影像模糊,颜色黯淡,形状扭曲不规则,教人看了心里挺不舒服。

  

取自香港的自来水结晶也很不规则。取自华盛顿、温哥华、伯尔尼(瑞士首都)等城市的水,结晶匀称而亮丽,线条明确。

  

取自南极、各大洲的涌泉及荒郊地下的水,结晶都像宝石首饰那样,令人为之神往、迷倒,绽放出开心的信息。

  

进一步研究发现,水听了优雅的音乐,结晶变得漂亮,听了吵闹令人烦厌的音乐,则变得扭曲丑陋。水受到了法师祝福,结晶变得漂亮。将优美的风景或祝福字句放在水的前面,结晶变得漂亮。将诅咒的字句放在水的前面,水变得扭曲丑陋。

  

听过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正如明朗爽快的曲调那样美丽而整齐;听过韩国民谣《阿里郎》的水,结晶形状好像心痛万分(该曲描述恋人分手的悲痛心情);听过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唱《HeartbreakHotel》(《碎心酒店》)的水,结晶体竟成了一个破碎的心的形状,部分掉了出来;听过巴西音乐那些强烈节奏激动旋律之后,水结晶纷纷成复雑细腻的星星形状;听过奥地利民谣《提罗尔的摇篮曲》的水,结晶体内出现了一个婴儿的形状;听过西藏经文诵唱的水,复杂的结晶相互纠结,形成强而有力的形状,恍似西藏经文中描写的曼陀罗(有能量的图案);最妙不可言的是那两幅听过阿根廷探戈音乐的水的照片,结晶不约而同都是双双对对翩然起舞,舞姿甚至令人陶醉神往,飘飘然起来呢(没有任何其他结晶是双双对对的)。相反,听过某重金属乐曲的水,结晶一片混沌零散,跟该曲愤怒低俗的歌词一样人令人不安难耐。

  

水阅读字句之后又如何呢?他们把同样的水装入多个瓶子之内,然后在纸上写不同的字,并将字面朝内贴到瓶身上,让水“阅读”,结果:

  

“谢谢”字样的水结晶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型,相反“混蛋”字样的水结晶亦是像听过重金属乐曲一样的混沌零散;“我们一起做吧”的邀请字句水结晶形状匀称完整,“给我做”不客气的命令句子水分子一片凌乱,无法呈现结晶;用多国文字写“谢谢”的水呈现出不同的结晶,但一律都晶莹匀称动人,但看到了不同文字写的“混账”、“蠢蛋”之类咒诅的语句的水都无法结晶,其中“火冒三丈,宰了你”的水结晶竟呈现出一个小孩被人欺负的影像;日、英、德文“智慧”一词的结晶都端正而中空,呈六角形状;“天使”一词的水呈现一个小结晶的美环光环;“恶魔”一词的水结晶中心部分呈现黑色突起状,感觉充满攻击性。

  

水受赞美、受咒诅之后的情形如何?研究组邀请一些小学生对一瓶一瓶的水讲话。结果听过“好可爱喔”的水,结晶体纷纷呈现可爱的图案形状,被诅过“王八蛋”的水,一片灰暗混浊,无法结晶;听过一次“你好漂亮喔”的水,结晶精美,不断听到“你好漂亮喔”的水,结晶更完整匀称,而丢在一旁没有人关心的水,结晶形状散乱,令人感到可怜。

  

江本胜博士认为:一般人总是以为水是“死物”(没有生命的东西)。原来所谓没有生命的东西并不“死”,它们都一样有“感应”(能看能听能阅读)有“思想”(能分析)有“记忆”。由此可见,万物分分秒秒在交流一些能量,作曲家演奏者将“气”放进音乐内,音乐作为载体,会将“气”传送到水,水能接收能解碼且能储存个中的信息(52)。

  

意念本身就是能量,可以传送、被接收,而且必然影响所有接收到的东西(包括“死”物)。以前,这种玄学(形而上学)的理论被视为宗教的概念或抽象的信念,如今被客观具体的方式证实,并显示了出来。

  

凡是积极的意念,都发出真、善、美的信息,令万物更好。由这些实验见出,“我爱你”、“我感谢你”(爱与感恩)是天下间最强力的积极力量(正能量)。

  

水尚且如此,根据我们的宇宙全息概念,宇宙中的万物,不特生命,都具备如此性质。就我们人类的机体而言,其组成除了物质结构还具备灵魂,如果仅仅用物质能量的变化还不能说明江本胜博士的研究,要全面解释其研究就必须引入“精神信息能量”概念。

  

三密修行中,真言是佛菩萨的语言,代表着慈悲喜舍六波罗蜜的精神信息能量,手印是佛菩萨的动作,代表如来事业,观想本尊是用意念使我们与佛菩萨趋同。如此精进不断,我们的身体之物质结构必然会发生积极的改变。好比炭原子,杂乱排列是碳,高级有序排列是石墨,最完美的晶体结构排列是钻石。同样,我们身体的结构未修行前是众生,修行中可以达到缘觉声闻罗汉状态,成就后就是佛陀。不特密教修行,显教修行全息意义亦然。以上的研究也证明密教更胜于显教,然只知显密优劣,不持戒,不修六度万行,不行慈悲喜舍,心则不得清凈。心不清凈,就没有方便法门,即使日日修密也未必成就;心清凈,一切法门都是方便法门;心清凈,修密法才更容易成就。奢谈佛理,无戒无行,成佛无疑做梦。

六、摩诃不可思议现象的现代科学哲学假设假设

佛教修行中伴随一系列摩诃不可思议现象,如金刚不坏(肉身不坏)、虹身、舍利等,究竟是自然现象抑或超自然现象?就至今的佛教研究面看,相关解释还没有。

  

比如虹身,入灭时行者身体挥发为光、热和香气,的确很难思议。舍利可以理解为人体物质与精神临界状态的产物。

  

什么是摩诃不可思议现象?如果我们用全息哲学科学观看待,似乎就很容易理解了。现代科学因为缺乏对于精神因素的研究故而偏颇,用片面的理论是无法阐释上述摩诃不可思议现象的。佛教是完全可以涵括现代科学的全息哲学科学体系,在此认识基础上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研究物质与研究精神不可能用相同的方法,实证主义研究仅仅适用于物质研究,精神研究必须靠我们的“心”。

  

摩诃不可思议现象又曰超自然现象,指超越人类已知的知识而存在的或者发生的现代科学哲学理论所不能说明的事物或者现象。比如“肉身不坏”、“舍利”、“神通”、“火光三昧”、“时空隧道”“人体自燃”、等等。

  

研究物质与研究精神不可能用相同的方法,实证主义研究仅仅适用于物质研究,精神研究必须靠我们的“心”。

  

这里不准备就超自然现象进行展开,前面的分析和假设以及举例,足以说明现代科学哲学观的局限性,以及引入精神概念的重要性。

  

与其说是超自然现象,毋宁说是现代科学哲学还不完备无法解释的现象。现代科学哲学之所以不完备,是因为它只考虑了物质而忽略了精神。物质和精神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也可以相互转化。而现代科学哲学现而易见地只注重了物质实证,完全忽视了精神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总结

空海——弘法大师,一生积极实践密教教理,慈悲喜舍六度万行,终获肉身不坏。肉身不坏就是成就的证明,这比空谈佛理来得更为直观可信。

  

现代人接受了西方科学,渐渐走上了物质实证主义道路,使得佛教、密教的研究变得不伦不类,几乎完全忽略了精神的作用。而在佛教的修行中,精神又至关重要,研究精神的方法更没有人涉及或者说仅仅局限于文字分析和说空理。西方科学不是完善的哲学科学,完善的哲学科学只有佛法,它完美地结合了唯物与唯识的合理论点,在修行实践中体现出其全息哲学科学之真理性。

  

宇宙分为实宇宙和虚宇宙,即物质宇宙和精神宇宙,两者一合不可分割;实宇宙就是佛家所谓的“色”,虚宇宙就是佛菩萨的精神体;一切所谓超自然现象摩诃不可思议现象都是发生在虚、实宇宙的临界状态;神通是一切生命体的本能或者说“潜能”;三密相应的修行好比将炭原子由无序到有序排列的能量吸收过程;佛教的一切修行都是不断与外环境的精神信息能量交流;戒律的全息意义就是保证修行者不断摄取积极的精神信息能量。

参考文献:

、《金刚峰寺建立修行缘起》,《弘传全》vol.,p.54a.

2、《空海僧都传》《弘传全》vol.,p.32b.另空海语录《御遗告》《定弘全》vol.7,p.)、圣贤(-47)《高野大师御弘传》下付此五月二十八日《遗诫》(《定弘全》vol.7,p.39-)(《弘传全》vol.,p.b-b)。

3、《太政官符并遗告》《定弘全》vol.7,p..

4、《御遗告》,《定弘全》vol.7,.

5、同上,p..

6、《金刚峰寺建立修行缘起》,《弘传全》vol.,p.55a.

7、就遗告是否为空海撰写至今有疑,参照武内孝善《御遗告之成立过程》,《印度学佛教学研究》vol.43,no.2(vol.86),pp.-6,及《御遗告的成立过程-付御遗告项目对照表》《密教学会报》vol.35,等。

8、《弘法大师御传》,《弘传全》vol.,28a-b,贤宝《弘法大师行状要集》vol.6,《弘传全》vol.3,p.93a-94a.

9、《大般若波罗蜜多経》vol.53,T.5,pc.

0、《弘法大师入定说研究》,p.90,六兴出版。

、《成唯识论》,vol.3,T3,p.2c。及《成唯识论述记》,vol.3论及“道理三世、神通三世、唯识三世三种,其中唯识三世乃「多分分别妄心所变,似去来相,实为现在,此中论文,法体离言但惟有识」(T43,p.c)。

2、《大正藏_第八十卷_五灯会元卷第三》,pp.69-70。

3、《大正藏_第八十卷_五灯会元卷第一》,pp.3-3。

4、参照九华山官方网站: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ngmeirena.com/xmrkh/862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星美人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