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继承
自然资源成为药材的关键是临床实践,中国医药学在几千年形成过程中,不仅有医药文献传世,而且在经史子集、方志、游记中均有涉及,不同时代的医药学家,在整理前代经验时,常因一些药物不知为何物而列入“有名未用”类,对这些“历史资源”尚未组织系统的普查和考证,但仅据零星研究结果就足以证明向历史要药是一条重要途径。例如,从历代方书处方中查出天台乌药、梓州厚朴、川巴戟、龙脑薄荷、川牛膝、金毛狗脊等相对于本草记载来说是较早应用的新品种或道地药材;《史记》中关于龙骨和半夏丸、《后汉书》关于胡椒的记载均较医书、本草为早。又如首次初步普查有卷篇幅的《大清一统志》,发现有97种药不见于同时代的《本草纲目拾遗》及此前的医书、本草;从《清宫医案研究》中发现抚芎、云连、片姜黄等新品种。
3.2普查
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药材资源普查,到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区、市的普查工作相继完成。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多学科专家汇总整理,系统分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结果,代表了十多年来药材资源研究的主流。
3.3种类
药用植物涉及科,属,种(含亚种、变种等种下等级);药用动物科,属,种;药用矿物80种,共计种,是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的基本来源。商品中药材种数仅余种,但产量、产值和常用程度则占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南和中南,约占全国种类的50%—60%,华东和西北地区居中,约占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
3.4数量
采用综合估算法,即把实际样方测查计数的理论数据与统计资料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来计算野生药材的蕴藏量。
种植物药材的总蕴藏最为万吨左右。其中40万吨以上的道地药材有甘草、麻黄等4种;10万—40万吨的有苍术、黄芩、苦参、赤芍等8种;5万—10万吨的有防风、升麻、黄柏、桔梗、威灵仙等23种,1万—5万吨的有42种,1万吨以下的有种,此外栽培药材正常年产量35万吨左右。1万吨以上的有地黄等7种;0.5吨以上、1万吨以下者有黄芪、川芎等15种。29种动物药材中。鹿茸和珍珠为养殖,年产万吨,其余27种为野生,蕴藏量为23万吨。13种矿物药总蕴藏量亿吨,以滑石、石膏、朱砂、赭石、禹余粮、花蕊石等量较大。
以地区而论。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野生药材蕴藏量在万吨以上,居全国前三位;甘肃和四川栽培药材的产量最大,——年平均年产量分别为3万吨和1.5万吨。
3.5开发
资源的价值是通过开发利用来体现的。生物技术生产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今天,开发意味着高额的利润。
例如猪苓多糖是从药材猪苓中提取的,制成注射剂,用于抗癌辅助治疗和肝炎。杜仲,其树皮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补肝肾、强腰膝的记载。杜仲各部位化学成分类别基本相似,主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已证明为治疗高血压等症的有效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贮存期样品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发现日本引种杜仲树皮的含量普通低于国内原产,然而国内所产树皮也有几乎不含此种成分的。杜仲树皮要生长15年以上才能剥取,一直是紧缺统管的药材,故对枝、叶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内外 有人跟我说,老师,你把深奥的中医知识,科普给读者,人家能看懂吗?
我说,你可不要小瞧读者朋友们的悟性啊。而且,中医本来就源于民间,源于劳动人民,它为什么不能为普通人所接受呢?
比如那《神农本草经》,本来就是秦汉时期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经验的总结。比如针灸的起源,本来就源于劳动人民在偶尔的身体刺激中,所发现的良性身体体验。
中医,从来都不属于实验室,不属于极少部分人。它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现在,我给你科普一张验方、一番道理。咱们用老百姓的思维,就能理解它。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年55岁,姓马。这个人有一个毛病,就是经常牙疼。她这个牙疼,经常发作,吃了药会好一些,但没过几天还得疼。
到后来,她因为和别人的矛盾,导致心烦意乱,结果牙痛加剧了。吃饭不敢嚼、喝水不敢碰、连张口呼吸都觉得疼。晚上根本睡不好觉。腮帮子肿了,脑袋一侧也跟着疼。为了能入睡,她得吃安眠药一大把,才能勉强缓解。
后来,此人就医。找谁呢?找来找去,找我的老师。当时,我正在老师身边抄方侍诊。
刻诊,见脉数有力,舌红,苔黄燥,口干,大便也干,牙龈肿得挺厉害。
我老师看着患者就笑了:“你以前到底吃啥了”?
患者说,也没吃啥,就是平时喜欢吃肉。
我老师斟酌一下,开了一张配伍。但见——
生地20克,元神20克,蒲公英15克,大黄6克,生石膏15克,升麻2克,细辛2克,槐花10克,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黄芩10克,川芎、白芷、荆芥各6克,防风3克,甘草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患者服用一剂之后,感觉痛减,当天晚上可以入睡。此后再服三剂,诸证悉平。
再后来,我老师嘱咐患者,务必在今后保持清淡饮食。
这里头有什么学问呢?我给你简单解析一下。
你看这个患者,脉数而有力,舌苔黄燥,舌质发红,而且口干便干。结合她喜肉食的习惯,我们可以看到,她体内有热,对不对?
本次发病,因为情绪不好,心烦意乱,和别人闹矛盾,这更说明,她的问题在于一个“热”字。
我们的牙齿,和阳明经紧密相连。阳明经,多气多血,那是对热邪特别敏感的。尤其是像胃热,很容易循经上犯,导致牙疼。所以,对这个人而言,务必把这个热邪解决掉。这没什么好解释的。
那么,怎么化这个热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思考了。
你看,医案里的配伍,有生地、元参、生石膏、槐花、丹皮、地骨皮、黄芩、蒲公英,大黄。这些,是不是都是清热滋阴、凉血解毒的?尤其是大黄,还有通肠作用,帮助患者排便,这就是要把热邪,通过大便排出来。
不过,这是其中的一手。还有一手,就是散火。
没错。这个火啊,你除了要清它,还要散它。这就好比是夏天的屋子里太热,你把门窗打开,空气流通,热性自然就没了。
所以说,你还会看到很多辛散流通之品,比如升麻、细辛、川芎、白芷、荆芥、防风。这些都是有辛散之性的。
如此,一手清,一手散,顽固的郁火就没了,牙疼自然也就好了。
这就是中医在治疗这类剧烈的、顽固牙疼的思路。中医业界称之为“风火牙痛”,用清火散风之法。辩证要点,我给你讲清楚了,您可以自己反复体会。
对这个配伍啊,我老师还跟我讲,这是业界比较有名的配伍,他也是向别人借鉴而来。他老人家嘱咐我,务必记下来、背诵,将来可以帮助很多人。
我呢,其实很不争气,没能完成老师的心愿。但是,我把它写出来,供业界同行和普通读者参考借鉴。这也是善事一桩。我也相信,这一番质朴的道理,即便是一般读者,也能看懂。不过,对于文中所述的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辨证用药是很专业的事儿。你看懂了,未必真的掌握了。
眼下,正值冬季。很多北方人,饮食上偏于温热。再加上冬天天气冷,腠理固密,容易把热邪憋在里头。这样,热邪就容易上攻入齿,导致顽固牙痛。希望我的这篇文说,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好了,就说这么多。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END
提示:文章内容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医药书籍免费领?
你没有听错
真的免费领!
具体如下
想领哪本你就点哪本
↓↓↓想领哪本,你就点哪本重磅!价值元《中国药典(年)》四部免费领!免费领书籍!你没有听错,真的免费领《倪海厦医学全集》最新修复完整版免费领《种中草药速查彩色图鉴》书籍,你没有听错,真的免费领取!!!免费领上下卷书籍!你没有听错,真的免费领免费领彩色书籍!你没有听错,真的免费领《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全五十册)》中医学术精华,你没有听错,真的免费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免费领取点个在看,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