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主动脉瓣
就是心脏泵血最重要的“阀门”
以前心门坏了
医生要开胸“换门”现在只要在大腿血管上穿个“针眼”
瓣膜就可以
通过导管进入心脏完成“换门”
这为许多高龄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近日,医院多学科协作,顺利完成了全院也是全市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TAVR团队庆祝手术成功六旬老伯频发气喘
心脏手术迫在眉睫
67岁的患者刘先生,年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发现心脏主动脉瓣膜狭窄,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因为当时症状不太严重,刘先生及家人担心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因而选择了保守治疗。5年来,刘先生的心脏功能逐渐减退,但一直靠药物勉强维持着。年,刘先生的病情再次加重,平时走路几分钟便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平卧休息更是成了奢侈。年9月,再也坚持不下去的刘先生来到荆门一医心胸外科寻求帮助。科主任易军接诊了刘先生。
正常瓣膜和狭窄钙化瓣膜对比
易军主任请超声医学科副主任李明再次为刘先生进行了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其主动脉瓣口面积约0.7cm2,正常人的瓣口面积约乒乓球大小,而刘先生的瓣囗面积仅为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这表明刘先生的主动脉瓣狭窄更加严重了,并伴有心脏功能衰竭。
易军主任表示人的一生中,心脏要不停歇地跳动25亿至30亿次。如此高负荷的工作量给瓣膜带来严峻考验,尤其是主动脉瓣这扇进出房屋的“大门”,就像门用久了会出故障一样,有些人的瓣膜在长期工作后会发生退行性病变、纤维化和钙化,从而导致瓣膜狭窄或瓣叶闭合不全,影响了心脏的正常供血。外科手术换瓣曾经是唯一可以延长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生命的治疗手段,也就是通俗讲的“开胸手术”,给主动脉“换门”。然而,对于很多高龄患者而言,开胸手术风险太高。近年来我国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经导管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技术(TAVR)结合刘先生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对其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审慎评估后,易军主任建议刘先生选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什么是TAVR手术?TAVR手术是指将组装完备的人工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病变的主动脉瓣处,完成对主动脉瓣的置换。手术无需开胸,不用心脏停跳及体外循环,只需要在大腿股动脉做穿刺,用导管将主动脉瓣膜输送到心脏,就能完成手术。同时TAVR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当前,该手术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TAVR示意图手术中心脏TAVR手术完美上线
“睡一觉”轻松完成治疗
年2月22日,刘先生住进荆门一医心胸外科。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院成立了TAVR多学科诊疗团队,进行了多次讨论和演练,为即将进行的TAVR手术做好了前期准备。
手术进行中2月27日上午7点45分,刘先生被送进介入手术室,在麻醉科、超声医学科、心内科、介入科等科室密切配合下,易军为首的TAVR介入治疗团队开始了众人瞩目的TAVR手术。专家团队首先从患者颈部放置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然后在右下大腿处利用DSA引导下穿刺入径右股动脉,随后置入动脉鞘管,导丝跨瓣造影定位,球囊扩张,人工瓣膜准确定位后释放,手术一气呵成,造影检查瓣膜位置完美,功能良好,瓣囗面积扩大到1.8cm2,瓣压差从90mmHg降到10mmHg,患者的心脏负担一下子减轻,恢复正常跳动。球囊扩张
人工瓣膜释放10点30分,手术结束。“就像睡了一觉,感觉呼吸一下就通畅了。”恢复意识后的刘先生告诉等候在手术室外的家属。
当天患者即可进食,第二天便可以下床活动,术后症状及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心脏功能迅速恢复家属锦旗表达谢意术后,刘先生反映自己像换了一个人,一身轻松,行走自如,他甚至没有让家人陪护。
3月10日,达到出院标准的刘先生,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住院的日子里,科室医护人员给予了刘先生亲人般的关怀与照料,让刘先生及家人感动不已。为表达对易军为首的TAVR团队的感谢,在出院前两天,刘先生的家属将一面写有“待患如亲慈善仁心医术精湛楷模团队”的锦旗送到荆门一医住院部15楼心胸外科,亲自交到科室主任易军的手上。
患者家属向科室送上锦旗
该手术的成功实施,
标志着荆门一医心胸外科的
介入水平达到一个全新高度,
也标志着我市进入了
心脏瓣膜置换的微创新时代。
易军主任提醒主动脉瓣狭窄在出现症状前可能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但一旦出现症状后,病情往往进展迅速,猝死的风险很高,五年生存率甚至低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因此,经诊断出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由心胸外科医生密切随访,尽早手术。
来源/医院
主编/张云峰编辑/罗芮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ngmeirena.com/xmrkh/9439.html